當前位置:網校一點通>社會資訊 >   正文

遼寧鐵嶺:有村子空巢率近90% 為什么比例這么高?

導讀:9月19日,鐵嶺發布公眾號公布調研報告《關于加強空巢村基層治理的調查與思考》,其中提到,調研所涉及到鐵嶺市清河區的3個鄉鎮38個行政村,

9月19日,“鐵嶺發布”公眾號公布調研報告《關于加強“空巢村”基層治理的調查與思考》,其中提到,調研所涉及到鐵嶺市清河區的3個鄉鎮38個行政村,農村人口流失普遍比較嚴重,常住人口占比不足戶籍人口的40%,“空巢村”問題存在著普遍性,甚至有的村子空巢率占比將近90%,人口數量上存在著遞減性,甚至是銳減性。

一、“空巢村”基本情況

“空巢村”是指一些農村由于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永久性或暫時性地向城市遷徙,致使許多村莊常住人口數量銳減,在農村固定居住和生活的大部分是老幼婦孺。

遼寧鐵嶺:有村子空巢率近90% 為什么比例這么高?

從整體調研來看,本次調研涉及到3個鄉鎮38個行政村,農村人口流失普遍比較嚴重,常住人口占比不足戶籍人口的40%。其中:張相鎮所轄13個行政村,戶籍人口19545人,常住人口5167人;楊木林子鎮所轄15個行政村,戶籍人口21297人,常住人口9981人;聶家滿族鄉所轄10個行政村,戶籍人口10389人,常住人口5043人。從調研結果來看,“空巢村”問題存在著普遍性。

從抽樣調研來看,本次現場抽樣調研的兩村,在人口數量上存在著遞減性,甚至是銳減性。如,郎家屯村戶籍304戶1060人,常住人口420人占比39.62%。其中,全村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為305人,空巢老人267人,占比為87.54%。如,新興村為朝鮮族村,戶籍210戶530人,常住人口60人占比11.32%。其中,20歲至60歲的青壯年男女沒有在家務農的,基本上都已到韓國、日本及國內各大城市創業發展,在家的僅剩老人和兒童,空巢率占比將近90%。從調研結果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二三十年里,村里人口的減少趨勢還將持續。

二、“空巢村”主要成因

一是外部大環境造成空巢。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特別是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以后,農民有了更大的自主擇業的自由,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紛紛涌向城市就業,種地與進城務工收入比對形成明顯差距,工薪、子女入學等因素造成外出農村青年不愿返鄉,加速了“空巢村”的形成。

二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造成空巢。本次調研的3個鄉鎮的38個行政村,半數以上地處山區或半山區村,交通不夠便利,經濟發展不夠快,集體經濟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的村為20個,其余18個村的集體經濟收益均低于10萬元。由于村集體經濟普遍薄弱,絕大多數村民外出務工增收成為首選。

三是產業結構單一造成空巢。絕大數村產業結構單一,村民習慣于傳統耕作方式,對先進生產方式接受較慢,除主要糧食作物種植外,只有少數人從事特色種植和養殖。加之,由于養殖業受市場價格波動比較大,時掙時虧,致使農村年輕人從事養殖業意愿較低,有近80%選擇外出就業謀生。

四是城鄉生活水平差異造成空巢。部分村民為了給自己和孩子尋求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主動離開農村,約占流出人口的15%。這些村民大多數居住在城里,卻仍然保留著農村戶籍、土地、房屋。同時,由于農村吸納人才能力有限,80%以上的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在外地工作,有的還把父母等親屬也帶到了外地生活。

三、“空巢村”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是勞動力明顯不足。由于大量勞動力離村外出,農村人工費用普遍提升,加重了農業生產成本。如,部分山區村由于絕大多數青壯年村民離土離村,在春秋農忙時節不得不以每天200-300元的高價雇人播種、收割和采摘等,致使生產成本大大提高。

對策建議:多措并舉,鼓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一是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深化與“北大荒”集團合作,在全區范圍內推廣“秸稈全量還田保護性耕作耙混技術模式”等做法,充分發揮楊木林子鎮郎家屯村“百萬農機項目”的帶動作用,進一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二是提供發展空間。依托“一村一品”、果蔬大棚、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發展契機,扶持和引導本地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發展特色產業,為更多外出農民回鄉就業提供發展空間。三是運用網絡平臺。在農產品加工銷售、電子商務、直播直銷、代耕代種、家庭農場等新產業、新業態等領域搭建平臺,讓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感受到家鄉發展變化帶來的就業生機,愿意回農村生活和創業。

二是房屋資源閑置。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房的存在,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通過抽樣調查,郎家屯村空置房屋20戶,閑置宅基地9200平方米;新興村空置房屋190戶,閑置宅基地87400平方米。

對策建議:探索創新盤活模式,實現“屋”盡其用。一是借鑒外地經驗做法。學習借鑒貴陽貴安等外地先進典型做法,深入推進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廁、治風農村“五治”工作,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盤活閑置農房。各鄉鎮要鼓勵引導村民在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參與盤活利用閑置農房創業興業,讓村民在獲得房租收益的同時,實現就近就業和參與分紅,變身“房東”甚至“股東”。三是搭建文旅平臺。農業農村、文旅等部門要積極挖掘尚陽堡文化、廣東山村抗聯文化、石家堡子村滿族文化、明長城遺址等地方文旅資源,利用好全區獨具優勢的山水資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大力發展符合鄉村特點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等新產業新業態,推進閑置農房盤活利用。

三是留守人員面臨諸多困難。目前農村常住人口中以老人、兒童居多,即人們所說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他們生活圈子相對閉塞,一旦遇到疾病或突發事件,如果沒有村黨組織或親戚鄰里幫助就難以應對,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同時,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加之祖孫存在代溝,留守兒童情感和心理上容易出現諸多問題,有的甚至走上歧途。

對策建議:有效織密網格,夯實農村治理基礎。一是發揮好網格作用。充分發揮全區“五級包村”機制優勢作用,通過上下聯動,實現基層治理網格化精細管理全覆蓋。二是守護好留守兒童。各鄉鎮要會同學校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定期為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志愿者活動等,執法部門要加大對網吧、游戲廳等營業場所的監管力度,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三是保障好空巢老人。切實落實好農村醫療、農村養老等社會保障機制,鼓勵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改善留守老人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司法部門要提供“綠色通道”為留守人員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建實建強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和第三方調解委員會,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力量。

四是人才匱乏制約產業發展。影響和困擾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因素固然較多,但透過存在問題的表象不難發現,導致和形成這些制約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村人才的短缺。由于農村中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的人才較少,能夠實現規?;洜I和社會化服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不多。

對策建議:發揮頭雁作用,加大農村各業帶頭人的培養。一是培養高素質農民。要通過分領域、分產業、分層級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不斷提升農民生產經營的本領,讓他們在農村有一技之長、有用武之地。二是打造能人群體。通過調研來看,個別村并不缺乏資源稟賦,之所以發展緩慢,和缺少“能人”有直接關系。因此,要加強農村各業帶頭人的培養與扶持,通過這些“能人”帶動,產生“鯰魚效應”,不斷壯大“能人”隊伍。三是做到多頻共振。區直部門單位可聯合高校、農事企業采取校地合作、村企共建等方式把技術帶到農村,提高農村產業的現代化程度,有效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經濟振興。

五是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在葡萄、草莓、林果等傳統優勢農業產業,仍以分散經營為主,規模效應尚未形成,不利于產生有影響力的品牌效益。各鄉鎮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趨同現象嚴重,經常出現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問題。

對策建議:推進協同發展,打造農業產業聯合黨委。一是整合優勢資源。針對各村優勢產業資源,組建特色農業產業聯合黨委,避免農戶單打獨斗和不良競爭,集中力量讓農民在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下抱團取暖共同發展,區直涉農部門也要加大對集體經濟薄弱村和軟弱渙散村政策傾斜力度,促進各村均衡發展。二是依托龍頭企業。鼓勵引導有一定基礎和實力的龍頭企業,在鄉村建立原料基地或設立分支機構,或與鄉村在資金、項目、用工等方面建立村企合作關系,為鄉村農民返鄉創業和本地就業提供支持和幫助。三是加大外宣力度。充分利用新媒體及其他宣傳平臺,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全區綠色葡萄、綠色水稻、無公害山野菜、雞心果、榛子、水庫魚等具有開發價值的特色農副產品,提升全區農副產品對外知名度。

“空巢村”問題是當前鄉村振興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它不僅關系到村民的生活質量,也影響著鄉村建設水平及經濟發展,通過對“空巢村”基層治理的調查與思考,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成因、影響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破解方法,從根本上解決空巢問題,真正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

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水县| 绵阳市| 岗巴县| 泰宁县| 百色市| 方城县| 乐平市| 孝义市| 县级市| 铁岭市| 临澧县| 三台县| 固原市| 济源市| 宜州市| 蒲城县| 乌鲁木齐县| 安塞县| 清涧县| 丽江市| 富民县| 习水县| 会理县| 辉县市| 栾川县| 寿宁县| 壶关县| 道真| 美姑县| 隆安县| 嵊泗县| 娄烦县| 修文县| 杭州市| 云南省| 富锦市| 全州县| 房山区| 芜湖市| 黔江区|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