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瓶裝水的價格戰從夏天打到秋天,農夫山泉、怡寶、景田等品牌紛紛加入1元戰場。然而,老牌1元守擂者冰露不僅無心參戰,反而提價控量一條龍,
瓶裝水的價格戰從夏天打到秋天,農夫山泉、怡寶、景田等品牌紛紛加入1元戰場。然而,老牌1元守擂者冰露不僅無心參戰,反而提價控量一條龍,直接屏蔽了大戰朋友圈。當前,在北京、武漢等城市的連鎖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等已經很難見到冰露的蹤影,甚至在大型連鎖超市、路邊餐館等,冰露也較少露面。要知道,此前冰露曾是市場上的低價王者,出鏡率極高,依托可口可樂品牌影響力和親民價格收獲一眾粉絲。智研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冰露的市場份額占比一度來到8.8%,位列行業第五。當瓶裝水重回1元,冰露為什么隱身了?
“消失的它”正在上演
可口可樂收縮冰露產品線一事,對于經銷商王想來說并不意外。
“進價高、包裝差,最近兩年銷量下滑已經很明顯了,減產也在意料之中。”
王想至今還記得他和冰露最初的故事。2019年,王想正式成為可口可樂的101合作伙伴。彼時,王想看中的就是可口可樂旗下冰露瓶裝水產品。
“當時市場活動多,各種展會、演唱會、比賽等用水量很大,冰露和康師傅憑借親民的價格,占據了非常高的市場份額。其中冰露1個月出貨量能做到4000箱,不僅吊打同期的1元水今麥郎,甚至比頭部農夫山泉、怡寶的瓶裝水月銷量還要好。”那是王想印象中冰露最高光的時刻。
轉折發生在2020年后,受旅游聚會等外出活動減少、大包裝水需求量增加等一系列影響,冰露的市場聲量開始減小。
中國食品(持股中糧可口可樂65%股份)曾在年報坦言,2020年冰露走勢下滑,2021年在主要競品低價促銷下,冰露面對嚴峻挑戰,增長較慢。
雖然太古股份(太古可口可樂母公司)并未在年報中單獨提及冰露產品,但從其披露的數據來看,2020—2023年,其在內地市場飲用水銷量4年連降,分別同比下降21%、5%、11%和1%。
站在王想的角度,冰露的銷量變化有著更直觀的體現。
他手中的冰露,月銷量自2021年開始下滑,目前已經降到了500箱左右,僅為5年前的八分之一。
“上游廠家從今年開始就減產了,以后超市、便利店等渠道基本拿不到貨了,冰露只能出現在特殊渠道,如提供給可口可樂的特通客戶等。”王想補充道,等賣完這批貨,他也算是和可口可樂好聚好散了。
王想所言非虛,最近兩周,有意思報告走訪了北京多家便利店、社區超市、連鎖超市、餐飲店等,均未見到冰露的身影。
一位便利店的店員告訴有意思報告,門店已經兩三個月沒有訂到冰露瓶裝水了,上游供貨商手中也沒貨。
除北京外,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國內其他城市,據食品內參和紅星資本局報道,在武漢、成都等地,不少線下商店也存在著冰露難尋的現象。
冰露為什么會走到今天?
主動 VS 被動
從結果來看,冰露此次掉轉航向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可口可樂內部的政策調整,二是被各大品牌的低價策略擠壓了生存空間。
眾所周知,可口可樂在包裝水領域主要有兩大知名品牌,冰露和純悅,前者主攻1元價格帶,后者投身于競爭更激烈的2元市場。
本來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個賽道,但由于可口可樂政策的調整,內部重心已經有所傾斜。
楊茗是可口可樂華北區域四線城市的一名101合作伙伴,他對有意思報告提到,在他所在地區,純悅是業務員的主推產品,10元/箱(12瓶),大量出貨時價格甚至能降至六七元/箱,冰露已經很少被提及。“純悅和冰露進貨價相近,但純悅出貨價更高且有任務提成,冰露什么都沒有,誰親誰疏一目了然。”
對此,中國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解釋稱,在包裝水行業,不是越便宜越好賣,而是價差越大越好賣。過去可口可樂推出冰露瓶裝水是出于競爭需要,搶占更多消費場景,覆蓋更多零售終端,換句話說也是為了擠壓競爭對手的陳列空間。如今可口可樂主動減少冰露的市場鋪貨量,可以看作是冰露已經完成了公司賦予它的歷史使命。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分析,可口可樂主推2元價格帶的純悅產品,可能是為了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畢竟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2元價格帶的市場潛力已經逐漸顯現,成為品牌爭奪的新焦點。
灼識咨詢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包裝飲用水市場規模為2150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7.1%,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3143億元。
在這個擁有廣闊前景的市場內部,據海通國際研報介紹,2023年位列前四的品牌分別是農夫山泉、怡寶、景田和娃哈哈,而這些品牌的當家主力均是價格在2元上下的瓶裝水。
在此背景下,江瀚認為,可口可樂通過大力推廣中端水產品,可以提升品牌形象,拓寬消費群體,增強市場競爭力。
除了品牌升級之外,冰露利潤不高也影響著分銷人員的推廣積極性。
事實上,去年以來,可口可樂漲價消息頻出,對包括可樂到雪碧再到美汁源在內的一系列汽水、果汁、乳味飲料產品等均進行了調價,水產品自然也不例外。
王想曾對意思報告介紹,2023年至今,冰露產品進貨價曾進行過3次調整,從原本的單箱7塊多一路漲至當前的10元/箱,漲幅超過25%。
而在王想經營的水店內,一箱24瓶的冰露瓶裝水零售價為21.9元,一箱24瓶的今麥郎瓶裝水零售價為20.9元,但二者的進貨價分別為10元/箱和7.2元/箱,毛利的差異相當明顯。
此外,今年夏天打響的瓶裝水價格戰,也進一步惡化了冰露的生存環境。
如今在線下超市內,10元/箱(一箱12瓶,下同)的怡寶、11.9元/箱的景田、9.5元/箱的農夫山泉等已經并不罕見。當各家紛紛將2元價格帶的產品降至1元以下,冰露的價格優勢不再突出。
影響幾何?最近兩年,軟飲行業頗為動蕩。一方面是消費者需求向質價比靠攏,品牌之間為爭奪市場頻發價格戰;另一方面是原材料、運輸、人工成本等不斷上漲,公司業績也要承受不小的壓力。今年年中的財報電話會上,可口可樂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詹鯤杰對外提到:“我們降低了包裝水的優先級,這塊業務在中國不賺錢。”可口可樂調轉水產品航向的背景是,瓶裝水之于可口可樂,不僅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是成了業績的拖油瓶。從可口可樂兩大瓶裝廠業績來看,上半年營收雙雙下滑。其中,中國食品上半年收入為113.35億元,同比下滑9%;太古股份飲料部分上半年內地收益為134.0億港元,同比下滑3.84%。分產品來看,汽水、果汁、飲用水的收益均在下降,且飲用水降幅最多,在中糧和太古(內地市場)分別同比下降32.32%和6%。事實上,在可口可樂品牌內部,飲用水本就不是一個份額很高的品類,其在中糧飲料總收入中占比約為4.69%,在太古飲料總收益中占比為5%。因此,可口可樂收縮冰露產品線也可以看作是在減少對水產品的投入,將更多運營精力放在主營業務如汽水、果汁等產品上,畢竟這些產品才是產品線主力,為可口可樂貢獻了絕大部分營收。如今二者收益下滑,激發了可口可樂的危機意識。
江瀚認為,可口可樂此舉可以認為是回歸核心,讓整個可口可樂有更多的力量、精力和資源去做自己擅長的業務,從而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穩住自己的優勢,提升業績,這符合可口可樂的長期業務邏輯。可口可樂方面也對有意思報告提到,公司持續關注著消費者需求的細微變化,并根據這些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策略,不斷創新和完善產品組合,確保我們的產品能夠緊跟市場趨勢,滿足消費者的期待。但這并不意味著可口可樂將要完全放棄包裝水市場。2024年上半年,中國食品在水品類領域上新了純悅pH9.0+蘇打水白桃口味和悅活LOHAS天然蘇打水兩款產品,后者短短數月已經成為千萬級單品。中國食品在半年報中提到,未來公司會持續維持推動水品類轉型升級戰略,重點推廣主流水品牌純悅產品,同時積極開拓高端水產品,希望增強水產品盈利能力,拉動整體利潤。不過,如何讓汽水、果汁業績重新增長起來,才是可口可樂需要先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