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的反思總結
在公開課之后,評課老師們提供了很多客觀中肯的建議,王主任也找我談了關于課堂上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后來這一段時間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目前情況稍有改善,便想歸總一下,大概是得益于以下兩個原因吧。
一方面是班內小貼畫兌換獎勵制度慢慢實行順暢了,孩子們開始努力表現攢貼畫,以期獲得想要的獎勵。貼畫的認證發放開學初主要集中于常規和習慣,集中在值日、課前準備和課文主動預習這三塊了。在發現課堂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之后,我開始把貼畫高頻獎勵往課堂上轉移。不論是課前認真查資料分享,還是課堂上的精彩展示,那些積極參與展示,但效果不太理想的,也都給予認可,用行動告訴他們:只要你認真思考,你的回答可以是不完美的。兩三節課下來,他們的積極性便有了很大的提高。評價的指揮棒還是很好用的,但是這個是要基于班內評價制度已經得到學生認可的前提下,如果開學之后評價制度沒有落實到位,我估計效果要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就是一個“等”字。教師要善等,教學畢竟是要為學生服務的。應該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思維敏捷,課堂積極性非常高的孩子,我的課上就有那么三四個孩子,我的話音剛落,手就立馬高高舉起,程度好,所以回答正確率也非常高。這時候其實還不能請他們回答,因為其他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思考結束,他們的答案會讓其他人的思考被迫終止,并不是上策。這幾天一直在找什么是提問的合適時機?現在想想時機是需要觀察的,低頭看書,或者抬頭看問題的孩子,大概率還在思考,那些抬頭看老師或者看舉手同學的大概率是已經思考完成的。所以提問的恰當時機就需要我一遍遍的環顧教室,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來確定他們是否思考結束。或者跟他們約定思考結束抱臂坐直,這樣更直觀一些。根據我班的學情和問題的難易度來說,一般我會等到大概三分之二的學生思考結束。這時候,舉手發言的同學也變得更多,基本上會在十個左右。時機成熟,我有時會請單個同學回答問題,有時也組織組內交流,對于有些難度的問題,他們可以在組內交流中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
教學中的問題還有很多,還是要多觀察,多學習,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