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醫學生培養了八年 為何還不會看病? 始料未及真相簡直令人崩潰葛均波分析說,目前,國內規培制度已完全建立,但執行時又存在問題。比如一名本科畢業的臨床醫學學生,不考研情況下直接進入規培階段,需要在消化科、呼吸科等多科室輪轉,之后通過執業醫師執照考試,可以開始看病。但規培這3年,這名醫學生沒有學位,最后只能拿到執業醫師執照。這和當時同一批考研、考博的醫學生又有點“脫節”。
國內醫學學位的復雜性
反映在對醫學生和醫生的要求模糊
過度強調了科研的重要性
反而對于醫生治病救人的本質有所忽視
“現在患者紅細胞比積是21%,你會選擇輸血嗎?”
“不會。”
“18%。”
“患者嚴重貧血,我會輸血。”
“你的意思是紅細胞比積18%就該輸血,21%就不需要輸血嗎?”
這段對話來自《我在美國當醫生》一書,描述的是美國一家醫院,考生參加住院醫師培訓模擬考試時的場景。“患者是活的,手術正在進行,一切都是動態的,回答問題也應該是動態的。如果用一個數據來決定是否輸血,在臨床上是失敗的。”作者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