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馬原拒讓兒子做心臟手術 兒子早亡 始料未及真相簡直太崩潰了!馬格不上學后,馬原著重培養他的見識,方式是「把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告訴他」。例如,看星星的時候他告訴馬格,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幻想,太陽也不是物質,火星是不存在的。
現在,這雙眼睛有些暗淡了。它們見證過主人豐富的過往:出生于遼寧錦州,下過鄉,當過鉗工,恢復高考后考上大學中文系,畢業時主動要求分配到西藏。29歲到36歲,馬原在西藏度過7年,留下《岡底斯的誘惑》《拉薩河女神》等載入當代文學史的小說。回到內地,他做影視劇、搞房地產,稱得上是「時代的弄潮兒」。
2008年,馬原查出肺部長了一個6公分多大小的腫瘤——他稱為「壞東西」,做穿刺顯示「未見癌細胞」。本來還應該做第二次、第三次穿刺,繼而可能是手術,如果是惡性則需要化療,但他決定停止。「如果查出有癌細胞,就意味著進入倒計時。留著這個懸案,充其量我是個肺癌疑似患者。」
馬原自己想到的方案是「換水」。他認為水是生命的基礎,自己肺上長的「壞東西」也是水帶來的。他離開工作地上海,到海南「換水」,「換成好水,或許就能把它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