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為一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成為湖北省第715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王磊23歲,是...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為一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成為湖北省第715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王磊23歲,是黃石大冶的一名公職人員。4月9日,王磊在母親陪同下從老家黃岡抵達武漢,父親則于13日一早趕來。王磊的父母在黃岡市區經營一家廣告設計店,為全力支持兒子,他們選擇閉店3天。
“聽說配型成功概率僅有十萬分之一,很難得的一件事。”王磊的父親說道,“之前看過類似新聞,心里有底,加上孩子從小就善良有愛心,他想做的事,我們肯定全力支持。”起初,王磊的母親滿心擔憂,為讓母親安心,王磊和父親上網查閱資料,耐心解釋如今捐獻造血干細胞是通過外周血采集,經父子倆講解,母親終于放下心來。
談及加入骨髓庫的契機,王磊回憶:“2019年我大一,第一次獻血時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當時就想著多一個救人機會總是好的,沒想到六年后真的配型成功了。”接到黃石市紅十字會通知時,王磊正忙于推進科技創新項目。“當時在上班,看到陌生號碼沒接,后來對方通過微信聯系上我。”回想起那一刻,王磊覺得很幸運,“這么小概率的事讓我碰上了”,他沒有猶豫,同意捐獻后,迅速調整工作計劃,積極配合捐獻流程。王磊還提到,大學時宿舍6人一同加入骨髓庫,他是首個捐獻成功的,在宿舍群分享喜訊時,同學們紛紛為他點贊。
為以最佳狀態捐獻,體檢后王磊還戒掉了愛喝的飲料,堅持每周游泳三到四次。4月9日來到武漢后開始打動員劑,“第一天晚上,肌肉像過度運動后那般酸脹,吃了一粒止疼藥,后面幾天就沒什么不適了。”王磊說。
14日上午8點40分,正式捐獻開始,持續近5個小時,王磊需全程臥床,雖不能動彈有些難受,但他坦言:“感覺和獻血差不多,就是時間長點。”
“或許您覺得只是做了一件‘該做的事’,但對我而言,您讓一個丈夫再次握住了妻子的手,讓年幼的女兒再一次擁抱了父親……”王磊收到患者及家屬的感謝信,這一句讓他動容,他說:“受捐者是一名年輕的父親,希望他能早期康復。”
王磊所在單位也對此大力支持,特批兩周假期,休假期間,同事主動分擔其工作。捐獻期間,親朋好友、同事的問候不斷,表哥還發來紅包叮囑他調養身體,王磊稱這一切都讓他倍感溫暖。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