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接診一名全身皮膚青紫的2個月大男嬰。經診斷,患兒因誤食隔夜蘿卜水沖泡的奶粉,導致亞硝酸鹽中毒,經急診與重癥醫學...
近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接診一名全身皮膚青紫的2個月大男嬰。經診斷,患兒因誤食隔夜蘿卜水沖泡的奶粉,導致亞硝酸鹽中毒,經急診與重癥醫學科聯合搶救后轉入PICU治療。類似事件并非個例,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近期亦收治兩名因食用隔夜蔬菜水沖奶中毒的新生兒,引發公眾對嬰幼兒喂養安全的關注。
醫學專家指出,蔬菜水經長時間放置后,硝酸鹽類物質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其毒性可導致人體血紅蛋白喪失攜氧能力。嬰幼兒代謝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攝入0.2-0.5克亞硝酸鹽即可能致命。上述案例中,家長誤信“蔬菜水清火”等傳統觀念,使用熬煮后放置超12小時的蘿卜水、白菜水沖泡奶粉,最終引發嬰兒皮膚發紺、呼吸困難等中毒癥狀。
臨床數據顯示,亞硝酸鹽中毒患兒需立即接受亞甲藍注射液解毒治療,并輔以吸氧、補液等支持手段。江西省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強調,家長若發現嬰兒出現嘴唇發紫、嘔吐、嗜睡等癥狀,需立即就醫。預防層面,兒科專家提出三點警示:避免使用蔬菜水、草藥水等非純凈液體沖調奶粉;沖泡奶粉需嚴格遵循“即沖即飲”原則,隔夜液體務必丟棄;科學認識“上火”概念,嬰幼兒飲食應遵循專業醫師指導。
此類中毒事件暴露出部分家庭對嬰幼兒科學喂養知識的匱乏。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統計顯示,超六成家長曾采用“民間偏方”喂養嬰兒,包括蔬菜水、米湯替代飲用水等現象普遍存在。衛生部門呼吁加強基層育兒科普教育,醫療機構需通過孕婦學校、社區講座等渠道普及喂養安全知識,從源頭降低嬰幼兒中毒風險。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