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一周,擁有2400萬粉絲的大網紅東北雨姐,估計有點煩,還一度沉默——這與她一向的熱情彪悍、雷厲風行的出圈人設,相去甚遠。9月23日,打
這一周,擁有2400萬粉絲的大網紅“東北雨姐”,估計有點煩,還一度沉默——這與她一向的熱情“彪悍”、雷厲風行的出圈人設,相去甚遠。
9月23日,打假博主“大娃”和“賞金獵人灰燼”爆料稱,“東北雨姐”直播間中賣的紅薯粉條實際是木薯粉條,兩人于9月20日到遼寧本溪“東北雨姐”家上門維權時,遭到對方毆打。隨后,“打假博主上門維權被打”“‘東風雨姐’直播又翻車”等話題,迅速引發關注和熱議。
沉默3天后,9月26日,“東北雨姐”方面在社交平臺上更新視頻,并通過直播,對網傳打人及紅薯粉條事件進行了回應,并公開向網友道歉。
受負面輿情影響,截至27日14時,“東北雨姐”粉絲量三天內掉粉接近68萬。公關專家稱,危機事件發生后“東北雨姐”方面遲遲不正面回應,其處置方式無論從法制社會層面還是企業管理層面,都是欠妥的,其團隊不具備完備的危機處置機制。
“戰狼版李子柒”火速出圈
2023年下半年,一個叫“東北雨姐”的博主迅速出圈。和普通認知里的女性形象不同,“東北雨姐”做事雷厲風行,甚至可以說“彪悍”。
扛半扇豬、壘豬圈、挑大柴……做事火急火燎,渾身是勁,再加上中氣十足的嗓門和節奏感很強的背景音樂,“東北雨姐”在短視頻開辟出一條新賽道,收獲了大批粉絲。
“東北雨姐”扛羊子,熱情“彪悍”的風格深受粉絲喜愛。圖片來源/平臺視頻截圖
網上還掀起了模仿“東北雨姐”的熱潮。本來無精打采的人,一聽到“東北雨姐”同款背景音樂,就立刻打起精神瘋狂干活。
“東北雨姐”的老粉絲小陽說,她特別喜歡“東北雨姐”呈現出來的干練和力量感,“感覺她能一拳打死兩個我。”
數據顯示,“東北雨姐”的抖音賬號在2022年末到2023年初實現了極大增量,僅僅52天,粉絲就從100萬猛增到500萬。不久前該賬號粉絲接近2450萬,是名副其實的大網紅。
“東北雨姐”因為視頻中利落的干活風格、貼近現實的農村日常而走紅,最熱視頻收獲超400余萬點贊。
“東北雨姐”在坊間,還被譽為“戰狼版李子柒”。網友把她看做李子柒的另一面,認為她的視頻展現了更真實的鄉村生活。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雨姐賬號的剪輯風格、人物形象等都是精心設計過的。比如“雨姐家宇宙”中,佩斯、時茂、翠花等名字的設計就很討巧。
有分析指出,“東北雨姐”的走紅,一方面有賴于其自身特色,另一方面也是平臺傾斜流量和扶持新人的結果。三農賽道是短視頻平臺極為重視的內容方向之一,“東北雨姐”迅速崛起,在半年內漲粉超670余萬。
飛瓜數據顯示,“東北雨姐”的粉絲構成中,Z世代、小鎮青年、新銳白領、資深中產等幾類人群占到絕大部分。
可以說,這位聚焦農村生活的三農博主,更多是被年輕人和都市人捧紅的。
潑天流量挖到真金白銀
在網紅主播時代,潑天流量最后都會化作真金白銀。
數據顯示,近一個月里,“東北雨姐”共直播帶貨4場,場均觀看人次500多萬,4場直播銷售總額在2500萬至5000萬之間。在數據平臺評價中,“東北雨姐”被劃分到“頭部達人”一欄。
巨量星圖顯示,“東北雨姐”21-60秒的短視頻報價100萬元,60秒以上視頻報價120萬元,名列頭部必選榜三農周榜/月榜的第1名。
直播是“東北雨姐”目前變現的主要渠道。飛瓜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東北雨姐”共直播帶貨28場,累計帶貨銷售額超1億。“東北雨姐”帶貨產品以食品飲料和生鮮產品為主,直播場均觀看人次超400余萬。
“東北雨姐”的切片生意做得也不錯。管理“東北雨姐”切片授權的MCN機構應為雨威傳媒,目前已簽約近300人,其中做得比較好的切片號累計粉絲超50萬。
貼滿“雨姐”標簽的商業版圖
天眼查App顯示,目前,“東北雨姐”(常小雨)關聯公司中,僅遼寧雨姐電商直播孵化基地有限公司為存續狀態,該公司成立于今年8月,法定代表人、董事、經理為常小雨,注冊資本3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業務培訓、互聯網銷售、營業性演出、演出經紀等,由遼寧雨輝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東北雨姐”丈夫白國輝擁有28家企業的控制權。圖片來源/企查查截圖
“東北雨姐”丈夫白國輝名下共關聯3家存續公司,包括本溪常豐雨姐土特產商行、本溪滿族自治縣雨姐食品廠、遼寧雨輝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直接或間接持股,白國輝擁有28家企業的實際控制權,版圖涉及商貿、傳媒、廣告策劃、電商直播等。
知識產權信息顯示,常小雨曾分別于2021年7月和2023年2月申請注冊多枚“東北雨姐”“大東北雨姐”商標,國際分類涉及食品、廣告銷售、啤酒飲料等,其中,“東北雨姐”商標申請均被駁回,目前處于無效狀態,但“大東北雨姐”商標均已成功注冊。
一年內陷入3次“翻車”風波
“東北雨姐”這次“翻車”事件,起源于兩名打假博主的爆料。
9月23日,打假博主“大娃”和“賞金獵人灰燼”爆料稱,“東北雨姐”在直播間中賣的紅薯粉條實際是木薯粉條,兩人于9月20日到遼寧本溪“東北雨姐”家上門維權時遭毆打。
直播間售賣的紅薯粉條,沒有標注含有木薯成分。圖片來源/網絡
9月24日,“東北雨姐帶貨紅薯廠承認含木薯粉”詞條登上微博熱搜。“大娃”稱,其購買了“東北雨姐”售賣的紅薯粉,經檢測,紅薯粉里沒有紅薯。
相關檢驗報告顯示,“東北雨姐”直播間售賣的“王守生紅薯粉條”樣品,生產商為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六河粉條制造有限公司,樣品檢驗時間為2024年8月9日至8月15日,結果為未檢出紅薯基因,但檢出了木薯基因。有視頻顯示,“東北雨姐”帶貨時展示的紅薯粉條配料表注明:紅薯淀粉、飲用水、食用明礬。
“大娃”稱,他們前往“東北雨姐”家維權時被毆打,頭部出現傷痕。據現場音頻,“東北雨姐”稱:“貨要是沒有問題,今天你就是污蔑,我要不給你弄到傾家蕩產的。”“大娃”對媒體稱,對方“開局就動手”,后續會還原事實。
六河粉條公司對媒體稱,紅薯粉條中確實摻了木薯,因為它有粘度,但不會像網上說的“一點紅薯成分都沒有”,兩者是一起用的。
9月4日,“東北雨姐”發布盤錦螃蟹豐收的視頻,引發爭議。圖片來源/網絡
據了解,這是本月內“東北雨姐”第二次“翻車”。9月4日,“東北雨姐”發布了一條盤錦螃蟹豐收的視頻,同樣引發爭議。
視頻里,“東北雨姐”和同伴白天在稻田中抓螃蟹,螃蟹又大又干凈。評論區不少自稱盤錦當地人的網友稱,盤錦稻田蟹沒有視頻中這么大;抓螃蟹沒有白天去抓的,都是天黑抓的;盤錦螃蟹爪子和殼的縫隙里大多沾上洗不掉的泥漬,而視頻中的螃蟹白白凈凈,疑似洗澡蟹。
大眾隨后質疑“東北雨姐”擺拍造假。“東北雨姐”在評論區回復稱,視頻是受某豐收節活動主辦方邀請拍攝,因活動時間指定以及夜晚拍攝不便,才造成大家的誤解。“東北雨姐”隨后將該視頻下架。9月7日,“東北雨姐”及團隊在直播中解釋,拍攝時稻田蟹尚未成熟,所以將盤錦其他水庫的河蟹放入稻田中進行拍攝。有網友說,不管動機如何,這實際上間接承認了擺拍造假。
在盤錦螃蟹之前,去年“東北雨姐”也曾因為帶貨大鵝卷入輿論風波。2023年年底,“東北雨姐”帶貨農產品東北大鵝,有職業打假人指出她售賣的品種是非洲雁,并非東北大鵝,產品還存在很多質量問題。目前,在“東北雨姐”櫥窗里,已經搜不到大鵝這個產品。
略顯遲緩的公開回應
9月26日,“東北雨姐”在社交平臺上更新視頻,并通過直播,對網傳非法拘禁打人以及紅薯粉條事件進行了回應。
9月26日,“東北雨姐”方面對網傳打人及紅薯粉條事件進行回應,并公開向網友道歉。圖片來源/平臺視頻截圖
“東北雨姐”表示,9月20日她在家做飯時遇到自稱粉絲的人,上門想要合照,過程中發現對方偷錄視頻,勸導無果后無奈報警,雙方發生肢體沖突。雙方達成和解意向后簽署了治安調解協議書,自己安排了對方吃飯及住宿。沒想到第二天,對方將偷錄視頻恢復,“斷章取義”發布引發質疑,并發來糾紛和解調解書要求支付30萬元。
“東北雨姐”還表示,不管什么原因,作為公眾人物不能爆粗口,其他人也不應該打人,所以在此給廣大網友說一聲對不起,以后一定改正。此外,9月21日已經將粉條送檢。“如果檢測報告出來了,(粉條)有問題,我傾家蕩產都賠。”
針對“東北雨姐”的說法,打假博主“大娃”說,目前在整理相關據材料,到時會做統一回復。
頭部網紅多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據報道,此前擺拍螃蟹風波后,“東北雨姐”的粉絲量并未受明顯影響。9月8日下午近4時,其抖音粉絲量2449萬,一直到9月24日上午都沒有多大變化。然而近三天來,其掉粉絲量下降至2382萬,掉粉接近68萬。
9月27日14時許,“東北雨姐”粉絲量為2382萬,掉粉接近68萬。圖片來源/平臺截圖
打人、木薯粉條、稻田蟹等一系列負面事件,已經讓“東北雨姐”的帶貨信譽大打折扣,網友對其帶貨商品的質疑聲此起彼伏。網上還是有不少支持她的人,但對其的整體風評已有所改變。更多人覺得,她和“那些網紅”沒什么不同。換句話說,其熱情“彪悍”、雷厲風行的人設已岌岌可危,有崩塌風險。
今年以來,超過10位頭部網紅以不同姿勢接連“翻車”,其中包括千萬級粉絲博主“Thurman貓一杯”“駱王宇”“七顆猩猩”和“瘋狂小楊哥”等。許多網友感慨,大網紅翻車越來越頻繁了。
盡管“東北雨姐”夫婦已成立專門的公司和內容團隊,在賽道上算得上超頭選手,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擁有與流量相匹配的風險管理意識。
啊嘿噠公關創始人、公關專家姚素馨表示,打人事情發酵后,“東北雨姐”方面遲遲不回應此事,其處置方式無論從法制社會層面還是企業管理層面,都是欠妥的。關于紅薯粉事件,內容網紅在供應鏈上出點問題其實挺常見,打假博主方面或有拍攝素材的嫌疑,兩方都有高流量能力,也都不具備完備的危機處置機制。
從此前稻田蟹事件處理來看,確實如此。“東北雨姐”第一次回應稻田蟹事件是在評論區,她簡單解釋稱是受官方邀請拍攝,因活動時間指定及夜晚拍攝不便,才造成大家誤解。隨后又在直播中再次回應并承認,盤錦河蟹是放到稻田里的。
姚素馨認為,很多網紅的流量來得太快,以致于他們會覺得除了流量以外其他都不重要。因此多數網紅完全沒有風險管理概念。在當下的商業和輿論環境里,主播對于產品的選擇、運營方式、平時的措辭等都存在風險。“但我們接觸過的網紅和藝人,基本都是不聽勸的。一提到風險,他們一般回復:上次這么做沒出事,別人這么做也沒出事。”
另外,大網紅主播帶貨屢屢被曝售假,也凸顯了直播帶貨存在主播責任劃分、法律滯后、監管難等系列問題。建議將頭部主播作為監管重點對象,建立更為嚴格的處罰機制,通過引入第三方質量評估機構,對頭部主播帶貨的產品進行事前篩查;完善主播、平臺、商家等各方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給帶貨主播套牢法律責任“緊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