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8月26日,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呼吁日本政府投放政府儲備大米,稱沒必要讓大米在倉庫里沉睡;9月2日,他再次呼吁,再遭拒絕。日本內閣官房長官
8月26日,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呼吁日本政府投放政府儲備大米,稱“沒必要讓大米在倉庫里沉睡”;9月2日,他再次呼吁,再遭拒絕。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9月2日表示,現階段新米陸續上市,大米緊缺狀況將隨之緩解。
大米荒持續發酵
自今年7月以來,日本一些地區開始出現“大米荒”,影響逐漸擴散至日本更多地區,包括東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超市出現了大米斷貨或購買限制的情況,超市門口常見的告示為“每家庭每日限購一包”。大阪府最近的一項緊急調查顯示,該地區約80%的零售店面臨大米供應不足。因此,不少民眾轉而購買拉面、意大利面或面包等替代食品。社交媒體上也有人表示,已連續幾天只能以面條為食。日本媒體把這一現象稱作“令和時代的米騷動”。
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在8月26日表示,已向農林水產省申請釋放國家儲備米。他指出,在當前大米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沒有必要讓大米繼續在倉庫中“沉睡”。吉村洋文還呼吁公眾理性購買,避免不必要的囤積行為。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坂本哲志8月3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新米即將上市,農林水產省不會投放儲備米,以免影響大米流通。針對民眾批評中央政府應對“大米荒”遲緩,他稱“不認為為時已晚。”
9月2日,吉村洋文再次呼吁日本政府投放政府儲備大米,再遭拒絕。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2日在記者會上,就大米缺貨問題回應表示,國家進行大米儲備,是為了應對年供給不足。他強調說:“新米也開始上市,預計今后缺貨狀況將逐漸改善。”
日本當局將大米短缺歸因于極端天氣、游客增加和民眾囤積。按照當局的說法,造成本次“米荒”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夏季酷暑,高溫與干旱導致主要產區的稻米產量下降,大米品質不佳。此外,今年夏天外國游客人數大幅增加,推動了餐飲業對大米的需求,造成國內大米的供不應求。日本氣象廳在本月早些時候發布南海海槽“巨大地震”警報,地震預警引發了大量民眾搶購并囤積大米,導致市場上流通的大米減少。業內原本預計,新米即將上市,預料能在一定程度緩解米荒,但臺風“珊珊”為日本多地帶來強風暴雨,外界擔憂影響當季水稻的收成。
日本總務省上周公布的7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日本米價在過去一年上漲17.2%,為20年來最大漲幅。農林水產省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該國大米民間庫存量為15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1萬噸,創1999年以來新低。
日本多地大米價格飆升
目前,日本部分區域已經開始銷售新米,然而價格確比往常高出不少。
據日本廣播協會28日報道稱,大米產區福井縣上周開始銷售新米,但由于日本全國性的大米短缺,新米價格比平時高出30%以上。比如,新上市的花越前米如今的售價為10公斤4780日元(約合人民幣232.2元),正常情況下該米的售價在10公斤3500日元左右。
居住在日本東京中野區的居民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他所住的區域上周陸續開始有新米在超市上架。他說:“此前我這邊的大米按照不同品質,5公斤的價格一般在2000日元至3000日元。然而上架的新米價格有明顯上升,部分新米的價格達到了每5公斤3500日元以上。”
此前,由于持續的大米慌,日本有許多超市貼出告示“一家一天限購一包”。關于限購的政策,該居民表示,中野區的超市在銷售大米時,貨架上會掛上一個牌子,標明“一家一袋”,但沒有強制措施,如果客戶需要,再多購買一袋也是可以的。
據了解,除了米和由米制成的飯團、仙貝等商品外,日本一些其他商品的價格近期也在上漲,居民生活負擔加重。當地的一位女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最近一些速食便當的價格雖然沒有變化,但是便當的份量明顯減少了,一些便當里的肉制品更是肉眼更見地變少了。”
有業內人士預計,日本大米供應緊張情況將持續到明年。前農林水產省官員山下一仁表示,日本當局將“米荒”原因歸咎于氣候、游客增多和民眾囤積等因素是不合理的,即使每月有300萬游客在日本逗留一周,三餐都吃米飯,消耗大米的總量也僅占國內總消費量的0.5%左右。他認為,此次“米荒”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政府長期以來的政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