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1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李娜激動大喊一聲后,躺在了紅土賽場,接著她爬起身迎接全場的歡呼,那一年,她拿到了中國以及亞洲網球運動員首座
2011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李娜激動大喊一聲后,躺在了紅土賽場,接著她爬起身迎接全場的歡呼,那一年,她拿到了中國以及亞洲網球運動員首座大滿貫獎杯。
而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單決賽中,鄭欽文在擊敗最后一輪的對手后,同樣順勢躺倒在了紅土賽場,觀眾們起身為這位21歲的姑娘鼓掌,祝賀她贏下了亞洲首個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冠軍;依然是這屆巴黎奧運會,張之臻與王欣瑜組合拿下了網球混雙項目的銀牌,創下了中國代表團在該項目“零的突破”……
這屆巴黎奧運會后,網球這門運動,在中國的基礎普及度與商業價值將會迎來一輪暴漲。
據天貓數據,自8月3日鄭欽文奪冠至8月5日期間,超200萬人在天貓搜索了“小球”品類相關商品,其中網球相關裝備搜索量同比增長300%。美團數據則顯示,7月以來“網球”搜索量同比增長超六成,網球體驗課、網球培訓季度課包熱銷,網球運動相關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172%。
中國網球運動員在巴黎奧運不斷取得突破性成績的背景下,新加坡《聯合早班》稱,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個室內外網球場近期預訂量爆滿,不僅是場地難搶,各地網球場還上漲了價格。
結合水漲船高的網球運動熱度,本文將重點解讀以下幾個問題:
就商業價值而言,哪些企業已經吃到中國網球崛起的背后紅利?
就一門運動而言,網球為何在全球范圍內有如此高的商業價值?
就營銷趨勢而言,為何說企業應重新審視中國網球的商業價值?
首先看哪些公司與品牌如今已站在了中國網球的商業C位。
以鄭欽文為例,她11歲時就簽約了知名經紀公司IMG,今年鄭欽文的世界排名沖至第7位后,其背后已經站著勞力士、耐克、支付寶、蘭蔻、威爾勝、麥當勞、伊利、霸王茶姬、佳得樂等知名企業與品牌,涵蓋了運動配套、奢侈品、高端美妝、科技金融公司、連鎖餐飲等多個領域。
《福布斯》公布的2023年度體壇收入最高的女子運動員榜單顯示,鄭欽文以7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100萬元)位列第15名,其中有5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944萬元)的收入來自10余家企業與品牌的商業代言等項目。
看完女單一姐,可以再看看今年同樣進步很快的男單一哥張之臻。前不久,國泰航空宣布將為張之臻提供一年無限次搭乘公務艙的機票或一百萬亞洲萬里通里程數(即航司里程積分)的獎勵,助力張之臻在未來的賽事中繼續乘風破浪——今年4月,國泰航空官方宣布張之臻成為其新的品牌大使。
這次押對了。原因很簡單,張之臻今年在網球場上表現實在亮眼——解鎖澳網、法網、溫網和美網四大滿貫的正賽勝利,拿下7月ATP(職業網球聯合會)最新世界排名的第31位(中國大陸男子網球選手的新紀錄),外加一塊巴黎奧運銀牌。除了國泰,高端時尚運動品牌K·SWISS、智慧場館頭部企業橙獅體育、乳業巨頭光明乳業、高品質商旅箱包品牌TUMI途明也早早邀請張之臻參與品牌代言。
網球為何有這么高的商業關注度?可以結合整個網球賽事的專業背景來看。
作為歐美傳統的運動項目,四大紳士運動里,網球高居第一,因為它最初是王室和貴族的休閑娛樂運動項目,提倡高度的道德操守、細致的語言文化、嚴謹的行為規范,就目前來說,網球也是專業化程度最高的一門運動,職業球員往往需要背靠一支訓練團隊以及一家專門的經紀公司。
而放眼全球,職業運動員都是相對稀缺的人才資源——2020~2022年,網球體育比賽一度大范圍暫停,導致大量低排名選手因缺少比賽曝光而無法支撐團隊運營,ATP(職業網球聯合會)和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當時甚至為球員們發放過低保。
這種高端定位的圈層文化與專業程度,使得網球在世界級別的職業體育里的影響力,幾乎僅次于足球。
正因如此,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美國網球公開賽作為網球賽事中規格和級別最高的四大滿貫比賽,從來不缺贊助。據數據機構Data Snapshot統計,職業網球賽事每年單是依靠商業贊助,營收高達約25億元人民幣。
其中,在英國舉辦的溫網歷史最為悠久,英國王室成員、明星大咖、時尚達人經常來到現場觀賽,堪稱倫敦時裝周之外的“第二秀場”,轉播費也尤為昂貴,其2022年相關轉播收入為1.8億至2億英鎊。
與經常現場光膀子慶祝的足球不同,這門運動通常更講究優雅,一直與“高奢”、“時尚”等標簽深度綁定。今年澳網表現優異的鄭欽文曾登上《時尚芭莎》《嘉人》兩本五大刊封面。不少粉絲還專門前往《VOGUE》中國主編劉沖的賬號留言,要求為“Queen Wen”預留封面。奧運會前夕,鄭欽文還現身巴黎世家秀場,她的左邊站著Vogue主編“時尚魔頭”安娜·溫圖爾,右邊則是法國影后于佩爾,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等國際巨星都與她合影。
受眾人群的圈層,決定了網球的商業價值。此前供職于某知名體育平臺網球頻道記者Focus告訴《當代企業》,在網球領域,每一個冠軍都彌足珍貴,球員通過賽事積累的積分和排名,也幾乎與自身的商業價值直接掛鉤,而頭部網球運動員從來不缺贊助商。
據美國體育財經公司Sportico統計,2023年全球收入最高的10名女運動員中,網球運動員占了7席。網球的吸金力甚至一度逼近全球公認的“世界第一運動”足球——2020年5月,知名網球運動員、“瑞士天王”費德勒在《福布斯》年度運動員收入排行榜上以1.063億美元的收入高居第一,超越了梅西、C羅和詹姆斯等足籃球明星,成為史上首位登頂該榜的網球運動員。
最后,我們來說為什么企業與品牌需要重新審視對于中國網球的投入。
過去在中國,各大品牌在大眾性運動以及強勢運動項目方面投入較多,如跑步、籃球、足球以及乒乓球、跳水等。Focus告訴《當代企業》,過去網球運動常被視作歐美運動員的強項,他們取得的成績較好,球員和賽事被歐美頂尖品牌關注的機會也更多。
2005年,剛在新加坡上市的鴻星爾克曾經試水贊助了WTA廣州女子網球公開賽,但伴隨鴻星爾克業績下滑,2017年后品牌對網球賽事的贊助力度就逐漸減弱。
總體來說,彼時中國品牌對這門運動關注度還是較低,即便如李娜等知名運動員,并且因為其經紀公司為國際體育營銷巨頭IMG的緣故,當時她簽約的贊助也以國際品牌居多。
不過,在李娜為中國網球商業化運作打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后,這幾年中國網球運動員不斷在國際賽事上取得突破,并且多點開花,這為品牌破圈創造了契機。比如鄭欽文的代言中,從威爾勝到支付寶,從業內到跨界,幾乎無所不包。
“網球賽季幾乎可以覆蓋全年,且選手需要去到世界各地參加比賽,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滲透(能力)比較強。”Focus提到,許多中國企業擴大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訴求,如今都可以通過網球賽事實現。
此外,好成績也在推動更多中國消費者認識網球、接觸網球,與國際接軌。據ITF(國際網球聯合會)統計,中國網球場數量已排在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
更廣的分布、更低的接觸門檻,意味著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品牌,都可以借助這一運動項目,去抓住中國正在增長的網球受眾人群。而網球重時尚、高消費、自帶圈層社交的高凈值用戶特性,恰恰又是諸多品牌在做產品營銷時所看重的。
可以說,未來中國的網球場,既是賽場,也將是各大品牌與企業競逐的名利場。隨著更多中國網球名將的誕生,網球這一行業勢必將在中國市場爆發出令人期待的新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