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禁了手機平板孩子又迷上智能手表 為什么這么火?一放假,就一直拿著兒童電話手表玩,屏幕那么小,很傷眼睛,出門還要戴著它聽音樂、看視頻。”來自北京市海淀區的家長劉爽說,禁了手機和平板電腦,可女兒又迷上這樣一部縮小版“智能手機”,讓她擔憂不已
一放假,就一直拿著兒童電話手表玩,屏幕那么小,很傷眼睛,出門還要戴著它聽音樂、看視頻。”來自北京市海淀區的家長劉爽說,禁了手機和平板電腦,可女兒又迷上這樣一部縮小版“智能手機”,讓她擔憂不已。
近日,多名家長向《法治日報》記者反映,一些兒童電話手表的功能其實和智能手機差不多。家長給孩子買電話手表是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但手表里充斥著游戲、動畫、短視頻等娛樂內容,讓孩子逐漸沉迷其中,“過度娛樂化增加了家長的管理難度”。此外,手表上各種花哨的軟件還巧立名目,設置了會員獎勵機制、游戲金幣禮包等項目,誘導兒童充值消費。
受訪專家認為,兒童沉迷智能手表的現象背后存在的問題包括商家缺乏未成年人保護意識、家長和學校缺乏正向引導、未成年人自身缺乏自制力等。對此問題,要從前端“防患于未然”。兒童電話手表廠家應承擔起社會責任,不能一味追求利潤,過多開發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娛樂軟件。相關部門也應采取更有力的監管措施,確保產品符合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形成合力,起到引導、示范作用,讓孩子在允許范圍內使用,讓兒童電話手表發揮正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