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兩年,大家都被新冠肺炎疫情困擾,近日,上海疫情尤為嚴重,我們的大鄭州也不例外,通告每天在變化,但是工作在各個崗位的人們依然兢兢業業,這可能就是我們國家強大的一個表現。雖然,疫情的影響讓我們的發展放慢了腳步,但是今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地球”的新聞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念,我們的國,就是我們的強大后盾,我們的國,就是我們最安全的堡壘!
直播中,隨著返回艙出現在人們的視線里,我相信隔著屏幕的人們都會深深的呼一口氣,他們終于平安回來了。本次,神州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六個月的太空出行,是為期最長的一次太空之行,又是一次用時最短的回家時間。神十三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技術,經了四個階段“制動減速,進入返回軌道——自由滑行,建立爭取的再入姿態——再入大氣層,經過黑障區——回收著陸”安全回家,原有的神州載人飛船在與空間站或空間實驗室分離后,需要繞地球11圈才能返回軌道,而神州十三號飛船通過優化流程,壓縮分型程序,第一階段只用制動減速后,只用繞地球5圈就能返回軌道,后三個階段和以前一樣用時40分鐘就完成了四個階段的動作安全回家。不由得驚嘆,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之神速!
當鏡頭中,看見那個小小的返回艙穩穩的站那里,感覺無比的神圣,這個遨游太空的設備護著三位英雄回家,也是無數個太空科研人員心血。現場工作人員有條不紊的做著準備工作,所有的人員、設備一切就緒,此刻,所有的中國人民都在等著三位英雄出倉。
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剛
第一位出現在畫面里的是翟志剛,從返回艙中露出頭的那一刻,鏡頭就定格了他的招手,還有他的那抹笑,自信而又從容。當記者說歡迎回家,感覺如何時,他說的最多的就是“感覺良好”,還有“感謝”。這個太空行走第一人,為我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即使回不去,也要讓中國的國旗在浩瀚的太空中,飄揚起來。”第二次的奔赴天宮成功返回,表現了中國航天人堅定的意志與無畏精神,續寫了載人航天的輝煌。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
第二位出艙的是王亞平,從她的話語中就能感受到此刻的興奮與激動,既表達了對祖國的感謝,又喊出了自己對女兒的思念“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那些震撼的畫面,讓我不由得產生敬畏之心,也熱淚盈眶。看到她喊話女兒的時候,雖然滿臉的笑容,但是我能看出她內心的思念,一個母親對女兒迫切的思念,也仿佛能看到女兒在屏幕前哭著叫“媽媽”這樣的畫面,眼淚不由自主的從眼角滑落。這位首位進行出倉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她活出了中國女性的驕傲,活出了中國媽媽的傲嬌。
飛天圓夢的葉光富
第三個出倉的是葉光富,80后的小伙子,看上去憨厚老實,那個呆萌可愛的“比心”動作萌化屏幕前的人們,出倉后的他那句“不負時代,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說的擲地有聲。這個從農家院里仰望飛機與星空的少年,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堅毅的追求,曾經歷經破折,仍然初心不改的熱愛著飛行,才能實現這一次的飛天之行,在浩瀚的太空俯瞰自己的家鄉。這種深愛成就了他的夢想,這種精神成了全家人的信仰,也成了我們一代代青年學習的榜樣。
在翟志剛的身上,
我們可以看到自信與堅定;
在王亞平的身上,
我們可以看到無畏與無私;
上一篇:2022年湖北省省考有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