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
明十三陵指的是北京昌平天壽山的十三處明朝皇帝陵寢。分別是長陵(明成祖朱棣)、獻陵(明仁宗朱高熾)、景陵(明宣宗朱瞻基)、裕陵(明英宗朱祁鎮(zhèn))、茂陵(明憲宗朱見深)、泰陵(明孝宗朱祐樘)、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永陵(明世宗朱厚熜)、昭陵(明穆宗朱載垕)、定陵(明神宗朱翊鈞)、慶陵(明光宗朱常洛)、德陵(明熹宗朱由校)、思陵(明毅宗朱由檢)。
明朝沒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有三個,分別是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的孝陵。代宗朱祁鈺,就是明景帝,葬在北京玉泉山的景泰陵。朱祁鈺生前營建的北京孝陵奪門之變后被英宗搗毀,荒廢,被百姓稱為景泰洼,一百多年后,明光宗朱常洛繼位一個月就駕崩,未及營造陵寢,只好葬入景泰洼,改稱慶陵。還有一個是成祖靖難后不知所蹤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他顯然是不會有陵寢的。
這樣算下來,似乎明朝在崇禎之前有十五個皇帝陵寢,實際上,明朝的確是有十六個皇帝陵寢的。最后一個就是位于湖北鐘祥的明顯陵,里面葬的是獻皇帝朱祐杬,不過他其實一天皇帝都沒當(dāng)過,他是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
如果一定要強迫癥到底的話,還可以加上安徽鳳陽的明皇陵以及江蘇盱眙的明祖陵。
南明諸帝沒有什么陵寢可言,位于福建的唐王朱聿鍵的隆武陵和位于廣西的桂王朱常瀛的興陵只能是湊個數(sh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