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學數學課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
-
[原創]小學數學課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小學全部教育教學活動的共同任務,各學科教學內容中蘊涵著豐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要把它有機地滲透和融合到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之中。為此,教師們要找到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的結合點,將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挖掘出來,引導學生感受、感悟我國豐富的民族數學文化遺產,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數學是一門客觀、精確的學科,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思想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們的國粹,是我們炎黃子孫的精神財富,如何將數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獨特而強大的功能,引導學生在感受、感悟我國豐富的民族數學文化遺產的過程中,同時培養數學文化素養、開發智能。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讓傳統文化浸潤小學數學課堂,我是這樣做的。
在小學二年級上冊學習九的乘法口訣之時,正值冬至將近,我通過讓學生說一說中國農歷的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背誦九九歌,說一說冬至的習俗引出《九九消寒圖》。
一、了解《九九消寒圖》的興起原因
是農業生產需要之舉。古代由于受科技發展的限制,沒有
為農業生產的專業氣象服務,因之人們通過記載冬九九當中陰、晴、雨、雪以及各種天象的變化,用來印驗諺語,預卜來年豐歉。
2、是寓教于樂之舉。通過可對幼童進行識字、寫字和歷史知識、自然常識的啟蒙教育。
3、是娛樂消遣之舉。畫九、寫九實為高雅的文字游戲,在文化娛樂生活相對比較貧乏的古代,和燈謎、酒令、對聯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畫九、寫九,便自然而然成為文人墨客、富足之家的一種雅興娛樂消遣之舉。
4、是熬寒無奈之舉。在日歷還沒有普及的年代,寒冷的冬天是窮苦百姓最難熬的日子,畫九、寫九也透露了冬閑中最廣大百姓熬冬盼春的幾分無奈。
二、了解制作方法
1、畫九
畫九就是從冬至這天起,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數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個"九",每瓣代表一天,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過了一個"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盡春深,也有不用顏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號注明陰、晴、雨、雪的。
2、寫九
《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連成一句話,表現出人們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這句話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也稱作"寫九"。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圖》的一側還應寫有《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通過了解,同學們感知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感受這一習俗背后的文化故事,感受這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提升了對這一傳統習俗的興趣。我提醒同學們這個活動需要持續九九八十一天才能完成,建議同學們要先構思好制作的內容,準備好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再進行。中間要經過一個寒假,要記得每天進行完善,持之以恒。
九九八十一天后,就有了下面這些優秀作品,一起來欣賞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