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讀蘇老泉之《六國論》
有關六國與秦的是是非非,自古及今有很多文學家一抒己見。僅是“一門父子三詞客”三蘇就寫了三篇《六國論》。父子三人角度不同,各表高見。老蘇的《六國論》觀點鮮明,論證絲絲入扣,思路嚴謹,可謂議論文寫作的典范、模版,從模仿的角度來講,中學生學得來,學得會。《六國論》在立論借題發(fā)揮、借古諷今。文章開篇不拖泥帶水,干凈利落,直奔主題,“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第一段的邏輯性非常嚴密,開宗明義,直截了當,使讀者一眼就抓住了論者的中心。然后,作者解釋論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就指出了賄賂的危害,言簡意賅,要言不煩。再后,作者設問:“六國互喪,率賂秦耶?”答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這就使得文章邏輯嚴密,無懈可擊。最后一句總結全段:“故曰弊在賂秦也。”這一段起到了“綱”的作用。
第二、三兩段實際上是圍繞第一段展開的,語言生動有力。議論性的句子簡捷有力,敘述性的句子生動感人。比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這些敘述語言本身帶有主觀感情,還有描述的特點。作者還運用引用、對比、比喻等手法,使語言靈活多樣,增強了表達效果。本文的句式也整飭有度,特別是四字句占了一定比例,讀起來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富有節(jié)奏感。文章史實論據典型、充分,分析、對比、比喻等論證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說服力,句式多變,感情激切,富有感染力。本文雖是史論,但作者本意不在于論證六國滅亡的原因,而在于引出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王朝放棄妥協(xié)茍安的政策,警惕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
下一篇:2022年是西安科技大學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