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男子不滿財產分配拒葬母親 真相簡直令人震驚!近日,上海。青浦法院公布一則案例。陳阿姨夫妻育有三女一子,夫妻倆提前在某墓園購買了合葬墓地,使用人登記的是夫妻倆,認購人寫的是兒子王林。2016年,陳阿姨老伴離世,落葬于合葬墓地。
父母為減輕子女負擔提前買好合葬墓地,沒想到兒子因不滿遺產分配方案大鬧葬禮,拒絕讓老人入土為安。女兒們無奈訴至法院。
3月28日,記者從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青浦法院”)獲悉,近日,該院對這起案件作出了判決。
上海青浦法院介紹,陳阿姨夫妻生育了三女一子。為減輕子女負擔,夫妻倆省吃儉用,在女兒的陪同下,提前在某墓園購買了合葬墓地。墓穴證書的使用人登記的是夫妻倆的名字,認購人寫的是兒子王林的名字,墓穴證書由長女保管。
2016年,陳阿姨老伴離世,落葬于合葬墓地。其后,墓穴證書交由王林保管。
陳阿姨與王林一家擠住于一間50平的老屋內。陳阿姨提前就該老屋在內的財產進行分配,寫下遺囑并完成公證。
陳阿姨因病去世,完成追悼儀式和遺體火化后,準備辦理落葬時,王林卻因母親將房產留給女兒們而心生不滿,大鬧現場,要求三姐妹書面承諾放棄遺產繼承。三姐妹未同意,王林拒絕將陳阿姨落葬,并向墓園表示,他不到場誰都不許安排落葬。陳阿姨也就一直未能入土為安,骨灰在墓園寄放長達七個月之久。三姐妹無奈將王林和該墓園起訴至法院,要求其協助辦理陳阿姨的落葬手續。
三姐妹訴稱,墓穴證書登記的使用人為其父母,費用也是由兩位老人支付的。母親作為墓穴的實際使用人,雖已去世,但應享受的權利不應被剝奪,王林和墓園的行為損害了母親依法享有對墓穴的使用權。三原告作為老人的親屬,有權請求法院判令王林和墓園協助辦理陳阿姨骨灰安葬事宜。
被告王林辯稱,母親的下葬時間自己另有安排,之所以尚未辦理下葬手續,是因為其中兩個姐姐太強勢,父母的遺產分配未能協商一致,自己也是一氣之下不同意將母親落葬。
被告墓園辯稱,本案系爭墓穴證書上認購人是王林,按照規定,落葬手續須由認購人辦理,但由于王林一直拒絕辦理相關手續,故墓園無法安排陳阿姨骨灰安葬事宜。
根據墓穴證書,案涉墓穴系為老夫妻倆的利益而購買,供兩人殯葬使用,陳阿姨享有對該墓穴的使用權。鑒于陳阿姨客觀上無法為自己主張權利,基于公序良俗,在其亡故后,三原告作為其女兒,有權代為行使該權利,故該墓園有義務協助三原告辦理陳阿姨的骨灰落葬手續。案涉墓穴的認購人王林,作為陳阿姨的兒子,理應尊重死者入土為安的心愿,斷不能以死者遺產分配存在爭議為由拒絕辦理落葬手續,此舉有悖于一般社會道德。王林在其力所能及之范圍內讓母親身后得到安詳之所,系為人子女的倫理底線,其有義務協助辦理陳阿姨的落葬手續。綜上,三原告要求王林及墓園協助辦理陳阿姨落葬手續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
法官介紹,《民法典》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子女在父母亡故后應當妥善安葬、安置父母的遺體或骨灰,此行為作為一種民間習俗,符合我國傳統倫理的一般觀念,符合社會主義道德,應納入《民法典》規定的民事活動應當遵守的公序良俗范疇。王林作為人子,因父母遺產分配問題,拒絕為母親辦理下葬,并以此相挾,不僅侵害了其母親享有的墓地使用權,更是違背了公序良俗。入土為安系人倫之大事,相較遺產之糾葛,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另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墓穴的購買者不得轉讓墓穴,墓穴使用人的姓名不得變更。墓穴作為一種特殊物品,具有強烈的人身屬性。本案中,根據墓穴證書可以明確得知陳阿姨是系爭墓穴的使用權人,故安排陳阿姨落葬是符合墓地購買合同的約定的。
法官表示,因墓地使用權的行使時間客觀上發生于權利人陳阿姨死亡之后,故權利人陳阿姨實際上已無法自己行使該權利。按照公序良俗和我國的民族傳統,在陳阿姨亡故后,三原告作為其女兒,有權代為行使該權利,這也體現了對死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