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4歲娃17樓墜落140天后重新行走 究竟是怎么回事?從17樓墜落的廣東順德4歲男孩,通過140余天的康復訓練,能站起來走路了。據記者了解,2022年9月1日,4歲男孩斌斌(化名)在廣東順德的家中17樓意外墜落,身體遭受16種創傷,生命垂危。
醫院PICU立即組織多學科會診,制定最優治療方案。當時,雖然吳渚主任被孩子的病情震驚,但孩子畢竟年幼,可塑性強。“我們什么也不想,就按照方案一步步來,首先上呼吸機,解決孩子呼吸困難;預防感染,解決泌尿系問題;全身固定,治療骨折。”隨后2022年的9月9日和9月14日,孩子經歷了兩次大手術,由小兒神經外科及骨科聯合進行椎管減壓、脊膜修補等手術。
在多學科共同協助和努力下,斌斌一天天恢復,脫離呼吸機,逐步度過危險期。
剛轉入珠江醫院時,斌斌病情危重
堅持康復訓練
孩子活下來了,但脊髓損傷嚴重。“斌斌第5肋間以下的軀體均無任何感知覺和運動功能,不能感知大小便。”家長既心痛又無奈,“孩子還能站起來嗎?會全身癱瘓嗎?”
為幫助孩子恢復功能,醫院再次組織小兒神經內科、脊柱外科、胸外科、皮膚科、小兒外科、康復醫學科等會診,制定康復治療方案。2022年9月16日,斌斌被轉入小兒神經內科,由該科室及康復醫學科開展康復治療。
孩子每天堅持康復訓練
康復醫學科主任吳文第一時間與家屬協商,“康復的過程肯定是漫長的,需要你們配合,我們一起來做,爭取達到最佳康復效果。”
康復的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孩子的四肢和腰椎等多處骨折,不能動。珠江醫院康復醫學科康復治療師唐新群告訴記者:“一開始,孩子平躺著在床上,我們就在床邊給他做康復,左手骨折,我們就活動右手,同時教孩子吹氣球,幫助其活動膈肌。”
唐新群回憶:“康復訓練中最艱難的一點是,斌斌左手骨折后組織黏粘比較嚴重,稍微一活動,就痛得他掉眼淚。”孩子媽媽就一直鼓勵:“堅持一下,康復好我們就可以回家了。”
斌斌也很聽話,哭著堅持,有時候力量不夠,訓練時也是滿頭大汗。
值得慶幸的是,孩子性格很開朗而且與康復技師的關系也很融洽,“我們用游戲來引導他康復,每次都是用玩具把康復訓練的項目融在游戲中。康復訓練從最初的一兩小時,到現在五六小時。”唐新群說,家長也是爭分奪秒地幫助孩子康復。
每一天都是康復治療師一點一滴地訓練,每一次都是家長在一旁鼓勵加油,斌斌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獲得了病友小朋友的歡呼點贊。在140余天的時間里,他們只向著一個目標前進。
斌斌開朗的性格對其康復也有很大的幫助
“慢慢地,孩子的下肢痛覺和觸覺逐漸恢復正常,能自己控制小便,左手還能拿著勺子吃飯,還能獨立穿脫衣物。2023年1月中旬,斌斌借助矯形器,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并且開始邁出第一步學習行走。”吳文主任說。
活著并且能站起來走路,無論是對斌斌還是醫生來說,已經是醫學創造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