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專家:國內每年或現多個感染高峰 為什么這么多?!曹云龍介紹,國內現階段主要流行的是BA 5 2和BF 7,二者都屬于奧密克戎BA 5支系。他表示,我國大部分人群接種的是原始株疫苗,其誘導的體液免疫被奧密克戎突變株嚴重逃逸,加之多數人群接種疫苗已經一年以上,體內中和抗體水平下降,進一步削弱了預防感染的作用
他提到,當感染BF.7之后,對BA.5和BF.7的中和抗體水平較高,短時間內不會再重復感染同一毒株。但是,與BA.5.2和BF.7相比,目前國際上主要流行的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強,即使是感染了BF.7,康復后產生的抗體對XBB等最新突變株的中和能力也較低。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國內BA.5.2和BF.7感染高峰過去后,不排除出現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強的毒株驅動的感染高峰。
在國際上其它地區,重復感染已司空見慣。曹云龍提供的數據表明,最新流行株如BQ.1.1和XBB的重復感染率已達到40%,并在持續攀升。他表示,今年絕大部分國家都經歷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為不同突變株所誘導,平均三個月一次。目前看來,國內也很難完全避免。
重點關注奧密克戎在高危人群中的致病性
曹云龍表示,現在看到的奧密克戎的致病性整體上下降,主要是因為疫苗接種的普及以及大量人群感染導致的免疫力增強。雖然疫苗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有效防止感染,但可以減輕癥狀,所以看上去似乎是病毒的致病性下降了。但他強調,這并不能與病毒的天然毒性相提并論。
曹云龍提到,社會群體中還有很多無法接種疫苗或者接種后無法產生有效免疫應答的人群,例如免疫缺陷人群、高齡老人、以及腫瘤患者等,他們也是新冠感染后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高危人群,因此仍然需要監測奧密克戎在這些高危人群中的致病性。
他介紹,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奧密克戎已經造成極大的死亡和重癥負擔。例如,在英國,奧密克戎BA.1造成的總死亡人數與Delta相當,雖然從BA.1→BA.2→BA.5,死亡峰值呈現下降趨勢,但累計的死亡總數并沒有大幅度下降。而日本今冬疫情造成的重癥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逼近歷史記錄且尚未出現下降趨勢。
曹云龍表示,目前的疫苗對重癥的預防效果都較好,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仍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不適合疫苗接種的人群,則需要探索其他應對策略。
廣譜中和抗體有望提高治療和預防效率
曹云龍認為,如何讓疫苗和抗體藥物的研發周期跟上病毒進化的速度是后續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個抗體藥物的臨床開發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也就是它能夠使得社會受益的前提是該抗體能夠應對未來半年到一年后所流行病毒。”曹云龍表示,新冠病毒突變較快,且免疫逃逸特性強,如何挑選開發廣譜抗體藥物,使得藥物研發跟得上病毒突變至關重要,也是目前研發能夠高效預防感染的疫苗所面臨的痛點。
曹云龍團隊建立了新冠免疫逃逸突變位點預測模型。他表示,預測到未來新冠會發生的突變,可以提前挑選出不受這些突變影響的抗體藥物進行臨床研發。
目前,曹云龍團隊已開發兩個廣譜中和抗體SA55和SA58。據介紹,這兩個抗體是從接種新冠疫苗的非典康復者體內篩選的,其作用位點避開了人群免疫的優勢免疫表位,使得其很難被逃逸。
“SA55在目前的人群免疫背景中幾乎不存在類似抗體,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處于臨床開發階段并對目前所有已知的新冠流行毒株都有效的抗體。”曹云龍介紹,SA55和SA58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產品劑型包括注射劑和噴霧劑。其中,注射劑可用于治療和長效預防中重癥,尤其適用于老年人或免疫缺陷人群等不適合疫苗接種或免疫反應差的人群。
與注射相比,噴霧劑直接作用于上呼吸道,只需很低的劑量就可實現預防感染的作用。初步安慰劑隨機對照試驗數據顯示,SA58噴霧劑用于暴露后預防對有癥狀感染的保護效率可高達80%以上。“SA55活性更高,預防效率預計更高,且所需劑量會更低、成本也會更低”。
曹云龍提到,SA55/SA58噴霧有望成為一款可供全民居家日常使用的新冠預防和治療產品,目前正在準備進行更為嚴謹的雙盲臨床試驗。
“雖然不能保證SA55未來一定不會逃逸,但我和團隊已經在開發其他候選抗體,如果SA55被新毒株逃逸,可以馬上有新的抗體替補。”曹云龍表示,除了廣譜抗體,他和團隊后續還將研發廣譜新冠疫苗,以解決現有疫苗面臨的技術瓶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