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冠陽性第5天 我都經歷了什么 內幕曝光簡直太意外了!發病第五天:體溫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體乏力仍然存在。
1、“特別的經驗就是,要打疫苗”
講述人:王敏,女,71歲,香港
我是在餐廳洗手間感染的,我家先生也感染了。感染前身體很好,接種了三針新冠疫苗,三針都是復必泰(mRNA疫苗)。
從確認感染到轉陰,總共是5天的時間。期間的癥狀變化,先是牙痛,不過因為本來有顆牙就齲齒了,以前也疼過,后來就咳嗽,有一點發燒。
我的主要治療方式就是吃了德國的一款感冒藥,沒有其他了,期間就是用抗原試劑盒做快速健康監測。
目前暫時沒有什么后遺癥,要是說經驗分享,我個人覺得能打疫苗的還是打上比較好。
2、“基本上7天一定會轉陰,可以吃感冒藥緩解”
講述人:李麗,女,新加坡
老公先感染的,我是被老公傳染了,那時候正好懷孕4個月了,懷孕前接種了三針輝瑞疫苗。
我是在家做了一次抗原,確認是陽性。從確認感染到轉陰,一共7天。先是頭疼、渾身疼,然后發燒,發了3天高燒。等到后面喉嚨疼、咳嗽的時候,其實已經明顯感覺要好了。這期間主要是吃了一款鎮痛藥,叫panadol。
我沒有什么后遺癥,但身邊有的人一直咳嗽。個人經驗就是,基本上7天一定會轉陰,期間可以吃點感冒藥緩解,發燒吃退燒藥,頭疼吃頭疼藥。
3、“除了發燒高熱的時候吃不下飯,嗅覺味覺都正常”
講述人:周昊,男,33歲,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傳染的,可能是被乒乓球友傳染的吧。我這個球友陽性后休息了5天,我倆就一起打球了。
感染前我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接種了三針北京生物的滅活疫苗,不過最近的一針是2021年11月初了,可能過了保護期。
從發病到轉陰一共14天。第一天,身體發冷半天,中午1個小時內,體溫由37°C左右迅速升高至39°C左右,吃了連花清瘟膠囊,到晚上由于高熱有輕微腸胃反應,比較強烈的關節酸痛,渾身無力;至第二天中午,一小時內,體溫由39°C降至37°C左右,服用了廣東一方的清肺排毒顆粒等;第三天早,轉成嚴重咽炎,吞咽、說話困難;第四天與第三天基本相同,除了清肺排毒顆粒以及連花清瘟膠囊外,為緩解咽炎,含服了清咽滴丸;第五天咽炎稍好,體溫正常。此后以輕微咳嗽為主。
我就是發病后總共測了3次鼻拭子與咽拭子的混合采樣。發病第二天與第7天都是陽性,第14天再測已經檢測不到病毒了。不過,我身邊有60歲左右的大爺,無癥狀兩個月,還沒有轉陰。
我沒有什么后遺癥,吃嘛嘛香,除了發燒高熱的時候吃不下去飯,嗅覺味覺都正常。陽性期間跑了兩個2公里,覺得很輕松,但是咳嗽,就沒再跑。轉陰后,跑了一個4公里一個5公里,可能是因為在宿舍坐太久,變虛了。
特別的經驗分享倒是有一個,不要相信快檢試劑盒,假貨居多。
4、“我家里三代五口人都先后陽性,從確認感染到轉陰5至10天不等,老人轉陰需要的時間更長一些”
講述人:張小澤,男,37歲,北京
我父親先被感染了,然后我家三代五口人都先后陽性了。父親被感染前,小區內已經開始傳播了,具體是如何傳染的不太確定。
感染前,我家里人都比較健康,全家都接種過疫苗,老人和孩子兩針,我和妻子三針,都是打的科興疫苗。
我家人從確認感染到轉陰是5到10天不等,老人轉陰需要的時間更長一些。我最初的癥狀就是發燒和肌肉疼痛,持續了2-3天,后續就是咳嗽、咳痰和喉嚨發干,持續3-4天,整體過程不超過一周。期間沒有吃藥,就是每天大量喝水。
我是每天測兩次體溫和血氧監測,做過一次CT,等發燒這些明顯的癥狀消失之后才開始做的核酸,每天一次。
我和家人暫時都沒有后遺癥。經驗有一些,就是沒有基礎病的情況下,即使感染也不需要去方艙,居家自我隔離就行,除了退燒、止咳等一些常備藥之外,可以考慮自備血氧儀,用來監控病情嚴重程度,血氧低于指標時去醫院就診。
5、“心態千萬要放好,大量喝水,沒啥事兒的”
講述人:劉芬,女,25歲,上海
我是同住人先陽了,后來我也感染了。感染前身體挺好的,接種了三針科興疫苗。
同住人陽了之后,我做了一次抗原顯示陽性,之后每天早上測一次體溫。
從感染到轉陰一共5天。最開始的癥狀就是嗓子癢、咳嗽,喝了點感冒清熱顆粒;第二天上午全身疼、發熱、咳嗽,吃了布洛芬和感冒清熱顆粒,大量喝水,晚上是最難受的,全身冷,感覺全身關節都在疼,反反復復睡不著覺,吃了布洛芬之后癥狀緩解了很多;第三天早上咳嗽厲害,身子疼,吃了連花清瘟,大量喝水,睡覺出了很多汗,感覺輕松了很多。晚上睡覺前喝了連花清瘟和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睡得很好;第四天還有些輕微咳嗽,其他的癥狀全無,味覺嗅覺一切正常,測體溫也正常。
目前身體狀態挺好的,暫無后遺癥。陽了也不要害怕,心態千萬要放好,好好吃飯,大量喝水,沒啥事的。
專家:從發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轉陰的“癥狀分析”
據北京新聞廣播報道,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小湯山方艙醫院醫療專家李侗曾總結了一份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從發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轉陰的“癥狀分析”。
發病第一天:癥狀較輕。可能感到輕微咽干咽痛、身體乏力。
發病第二天:開始出現發熱癥狀,部分年輕人高燒至39攝氏度左右。同時咽部不適感加重。
發病第三天:癥狀最重的一天。高熱39攝氏度以上,渾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劇。
發病第四天:體溫的高峰開始下降。很多人從這一天體溫降為正常,不再發熱。但仍然咽痛咽癢。一部分人開始流涕、咳嗽。
發病第五天:體溫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體乏力仍然存在。
發病第六天:不再發熱。咳嗽、流涕等癥狀加重。前期病毒導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壞,人體通過流涕、咳嗽排出壞死的細胞。可能出現核酸轉陰。
發病第七天:所有的癥狀開始明顯好轉。核酸很大可能轉陰。
李侗曾表示,普通中青年的發病過程適用于以上情況,接種過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強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輕。而部分老年人,尤其70歲以上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熱程更為復雜。老年人感染病毒5天前后,如果有明顯憋氣癥狀,需用肺部CT影像來診斷是否有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