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冠易感性可能來源于古人類 現代人身上仍有尼安德特人的DNA痕跡?!?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Svante Pbo)獲得該獎項,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
現代人類——智人大約在 30 萬年前首次出現在非洲,而我們現代人類最親近的親戚——尼安德特人,則在非洲以外發展,并在大約 40 萬年前至 3 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和西亞。從地中海到西伯利亞地區,都曾留下尼安德特人的足跡,而且他們非常聰明,擁有比現代人更大的大腦。在過去數萬年的時間里,尼安德特人與人類祖先至少在歐洲大陸共存了14000年。大約 7 萬年前,智人群體從非洲遷移到中東,并從那里遷徙散播到世界其他地區。
之后尼安德特人便滅絕,直到目前為止,人們仍然不清楚為什么尼安德特人會滅絕,而現代人卻幸存下來。
我們與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的關系,我們了解多少呢?
在帕博職業生涯中,他對利用現代遺傳方法致力于研究尼安德特人 DNA ,對尼安德特人進行基因測序。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頒獎聲明稱,帕博開創了從尼安德特人骨骼中提取、測序和分析古代DNA的方法之后,于2010年首次公布了他的發現。受益于帕博的工作,此后科學家們才得以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與當今人類的基因記錄進行比較。
帕博還發現,在大約7萬年前人類離開非洲后,基因從這些現已滅絕的原始人類身上轉移到了智人身上,這種古老的基因流動在今天仍與人類存在生理上的關聯,例如可以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
通過尼安德特人的DNA基因組圖譜與現代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對照分析,有99.7%的DNA是相同的。直到今天,現代人身上仍然留下了尼安德特人的DNA痕跡——許多歐洲人和亞洲人的尼安德特人DNA含量在1%至4%之間。
由于斯萬特·帕博的發現,我們得以了解,來自我們已滅絕的近親物種的古基因序列,影響了當今人類的生理機能。
對此,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遺傳學系陳鵬教授表示,“了解古人類的基因組幫助我們認識現代人的疾病易感性的來源,比如2型糖尿病等至關重要。”
陳鵬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一個具體的例子是研究者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信息中發現了新冠肺炎的易感單倍型,證實了現代人的新冠易感性,可能來源于古人類,特別是北歐的人類。”
“帕博的開創性研究產生了一門全新的科學學科:古基因組學。他的研究通過揭示所有現存人類與已滅絕原始人類之間的基因差異,為探索是什么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類提供了基礎。”諾獎官網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