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手機如何帶進考場勿讓公眾一問再問 究竟是怎么回事?6月8日,中國教育考試網發布情況通報,涉數學全國乙卷事,系考中作弊,甘肅某考生違規攜帶手機進入考場,開考后拍攝試卷發至QQ群尋
打消這種焦慮情緒的唯一辦法,就是權威迅速查明真相,果斷發聲,以公開透明驅散公眾心中的疑云。教育部考試院第一時間發出通報,應該說是非常及時且必要的。從通報內容來看,明確了兩點。首先,考前泄題是不存在的,是有考生提前編輯的“占坑帖”。在各類高考舞弊中,泄題無疑是性質最為惡劣的一種,因為它不僅涉及考生作弊,還極有可能涉及團伙作案。這種情況的排除,讓眾多網友松了口氣。
不過,大家更關心的,無疑還是第二個信息點,那就是確實有考生在高考考場作弊,而且用的是最為拙劣最為原始的方法,將手機帶入考場,開考后拍攝試題,發到QQ群,試圖花錢買答案。雖然最后并沒有成功,但如此簡單粗暴的作弊手段,居然在層層設防下闖過重重關卡,只差最后一步,依然讓人莫名驚詫。
考生進入考場前,要經過安檢,現場有專業的檢測設備,也有工作人員,這名考生是如何將手機成功帶入考場的,是個未解之謎。其次,高考場地的信號是屏蔽的,有網友稱,離考場300米的距離,出租車都不能微信支付了,他的信號是如何發送出去的?從網傳截圖顯示,這名考生在QQ群里傳了好幾張高考試卷的照片,多角度拍攝,看來動靜并不小,持續的時間也并不算短。那么,一個考場30名考生,三個監考老師,考生如何在眼皮子里底下,順利完成這系列的動作,同樣值得追問。
這幾個問題中,“手機如何帶進考場”無疑是最為核心的一個問題。無獨有偶,去年湖北武漢也曾發生一起類似的手機作弊事件。據事后查明,考生是將手機藏于手拿的薄衣內,高舉雙手避開了安檢。
首先必須承認,技術并不是萬能的,人也有疏忽的時候。怕的不是機器或人會犯錯,而是一錯再錯,重蹈覆轍。我記得去年這起手機作弊案引起了很高的社會關注度,按理來說,既然已經暴露出問題,就應該及時糾錯,堵住漏洞。針對5G手機作弊等情況,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在今年高考前曾公開表示,要嚴格考生入檢查和考場監考,通過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種手段,努力做到手機進不進、藏不住、用不了、傳不出。言猶在耳,但從現實來看,似乎還有值得改進之處。
甘肅省教育考試院表示,該院已經啟動了對這一事件的調查。這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公眾關心的不僅是一個結果,更在意過程和細節,那就是這名考生是如何將手機帶進考場,這究竟是人的問題,還是技術的問題?徹查此事,還原真相,才能避免下一部手機被帶進高考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