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學書者,臨摹誰的字帖,是自己的選擇。許多人在臨田楷這說明什么?如果有意嫉妒一個人,別忘記“一定要使自己的預想,符合客觀外界的規律性”。攻擊田徑,希望把你的好“字”擺出來,如果?不出來,莫說別人長長短短,來擾亂文化市場!
謝邀!我來回答最難寫的是什么字?
最難寫的字一般認為是那些冷辟,筆畫較多的字,恐怕有好多。但這些字平時就不用,就無所謂難寫還是不難寫了。應該從常用,常寫的字里找出最難寫的一個字。且看下邊這個字:
情竇(dou`)初開的竇字,竇的繁寫體,這個字為上下結構,分為:穴,土,四,貝四部分。有句俗語稱:會寫寫個竇,不會寫寫一溜。漢字為方體字,若把竇字的四部分,按它的間架結構勻稱地書寫為正楷字很難,所以這個竇字是最難寫的。
謝邀。
最難寫的字是你不會寫的字。
我是李府主人,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點評探討。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有質量!
收筆的作用有兩種情況,一是承上啟下,二是停止,一個筆畫或一個字寫完了,做收筆動作作為交代。不論何種情況,收筆的作用都是使一個筆畫完整,美觀,具有藝術性。
承上啟下型。書法講究起止呼應,筆筆有來歷筆筆有交代。一筆完成后要寫下一筆,這就有一個承上啟下的呼應,在行草書中運用比較多。它的作用是保持筆畫的連續書寫,字與字之間的連貫性。體現一個書家的技法熟練和書寫氣韻的貫氣,是書家不同于其他人的處理方法,是書家風格面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王羲之《蘭亭序》的幾個字的呼應關系。筆與筆畫之間連接用飛度,如下圖的曲線處:
在收筆時根據下一筆的需要,有向上的,有向下的,筆法用踆鋒。《玉堂禁經》:“踆鋒,駐筆下衄是也。”駐筆就是一個停頓,然后再做一個“下衄”動作,也就是扭筆心的動作,引導到下一筆的起筆位置。如下圖《蘭亭序》三個字的動作,說明了啟上啟下的呼應關系。包括筆畫之間和字與字之間。
結束交代往往是一個筆畫完成而做的收筆動作,有三種類型筆法,各有各的作用。
1、斷尾收筆。據《玉堂禁經》,斷尾用挫筆,用側鋒推的動作。“二曰挫筆,挨鋒捷進是也,下三點皆用之。”意思是快速推進。這樣才能寫出漂亮效果。如圖所示
2、圓尾收筆。用頓筆,楷書用的比較多,行草也有。這一點大家可能都很清楚了。
垂露豎的圓尾也是用頓筆,只不過這個頓筆動作幅度很小,小到跟筆畫一樣粗細,尖峰幾乎是沿著直線往回縮,結果就是尾巴像是掛著半滴水珠,這就是“垂露”,非常漂亮。如圖
3、尖尾收筆。用的是揭筆,尖尾巴,動作:先結束行筆中線,換向,以尖峰收尾。《玉堂禁經》“揭筆,側鋒平發,人、天腳是也,如鳥爪形。”這個收筆是一個漂亮的鳥爪形。
以上一家之言,歡迎討論。我是學習書法的顏二,喜歡的關注一起學習,謝謝!
起止每一個筆畫有起筆行筆收筆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筆畫。如果一個點畫的起筆收筆沒有一個清晰的交待,往往給人的感覺好像有缺失一樣。當然,這里的點畫起止的完整性也包括那些筆不到意到的點畫線條。說到筆不到意到,有些微妙。這需要扎實的楷書基本,因為對點畫形態和技法的高度嫻熟和準確,然后才能做到筆不到意到。
收筆的作用是什么呢,含蓄,內斂,氣不外泄,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控筆作用。
一個點畫線條如果在需要停止或勢盡力竭之前,恰到好處的完成回收會讓人感覺更意味悠遠。寫法過于直白淺陋,往往不夠含蓄蘊藉,品之索然無味。這是藝術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無論楷書和行草書的點畫線條在氣息格調上都要做到含蓄雋永,如此才能意味悠長。曲盡味遠。
孫犁《秀露集·進修二題》中說:“所謂含蓄,就是不要一瀉無遺,不要節外生枝,不要累贅瑣碎,要有剪裁,要給讀者留有思考的余地。”中國的文學藝術大多以含蓄為美。
如果我們在書寫點畫線條過程中,只有起筆沒有收筆也是不可能的。即使行書和草書的連綿線條也是有起止的。書法中點畫線條的形態并不是單純的粗細一律的線,而是漢字符號的連帶書寫,因此即便是行草書的點畫線條,也是有起轉乘合的變化的,甚至是有反復連續的節奏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在合適的地方對筆的運筆節奏有所控制或調節。這里面就飽含了控筆能力,和起止調鋒換筆短過程,雖然只是暗含的。
在就是我們在完成一個點畫造型的結束前,也需要為下一筆的起筆做好蓄勢待發的準備工作,收筆也起到這樣一個作用。否則如果沒有收筆,毫無章法的一味行筆,無論是運筆和點畫結束時的狀態都會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