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初學書法,不從柳體學習,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柳體的方筆入筆多,多如牛毛,初學者不易把握方筆用筆角度和用筆方式方法。
二.柳體集歐顏之精華,難度極大。
三.柳體的豎切筆,多于其它書法體,豎切筆入筆難于斜切.圓頭筆.尖頭筆書法筆法。
四.柳體握筆推筆為主筆用筆,而大多數人以拉筆行筆為主用筆,這是人們右手用筆寫字的習慣和天賦。
五.柳體個性書體,讓人們難以上手,寫個十年二十年都難于入手,有模有樣。
解決以上難題問題的秘訣,就是首先必須一定,解決好豎筆方筆入筆的問題,要熟于手,爛于心,心手合一,而后,熟煉掌握“五點″寫字法的運轉規律,方能解決柳體難于上手入手的問題。
筆者忠告:學好《五點64訣書法規律版權教學法》,一通百通,千變萬化不離其中。
主要是從王繼敏的柳公權楷書抖音小視頻中了解的大一些情況。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查了一些資料:
王繼敏河南濮陽人,幼年受其父的影響,13歲就開始臨摹學習柳公權《玄秘塔》、顏真卿的《多寶塔》、歐陽詢的《九成宮禮泉銘》以及鐘紹京的《靈飛經》,從比較熟悉王繼敏的自媒哪里看評價非常高。
我們欣賞一下王繼敏的柳體書法風格作品。
確實,王繼敏的柳公權楷書水平確實不一般,是下來非常大的功夫的。
能夠完全以柳公權楷書書寫文章,雖然有集字之嫌(沒有認真去仔細核對過),能夠到達如此水平,確實了不起。第一次看王繼敏的小視頻就感到非常震驚,技法熟,對柳公權楷書的方筆的用筆技法的理解還是比較到位的。印象中,數十年見到一般《為人民服務》的柳體字帖,感覺寫的非常厲害,后來又見到一本學柳公權楷書的習字帖,更是將柳公權的楷書發揮的淋漓盡致,好像是啟功先生主持編輯的一本字帖。就是下圖字帖,可惜被裁剪過了。
在后來就是在抖音上看到的王繼敏的柳公權楷書視頻了,非常敬佩王繼敏能夠在柳公權楷書并不是特別流行的時期,能夠獨自堅守一片天地。
柳公權的楷書在歷史上非常有名,而且屬于中國楷書四大家之一,與顏真卿楷書有“顏筋柳骨”之譽,柳公權楷書法度完備森嚴,不亞于歐陽詢和顏真卿。其最大的特點則是中宮緊密,和顏真卿的楷書相反。感到最難的是柳公權的點畫造型的方筆形態 對于圓錐形的毛筆來說,非常難與駕馭。之所以敬佩王繼敏對柳公權的堅持,其原因就在于此。
不過,如果我們將《玄秘塔》和王繼敏的柳體比較一下還是能夠發現些許問題的。柳公權的楷書雖然以骨感著稱,實際上并不是只有骨不見肉,仍然是骨力內涵,有書法家甚至認為柳公權的楷書筋骨血肉具備,還有一種媚趣,實際上這是比較中肯的認識。特別是柳公權楷書的點畫造型,實際上并不是所完全是真正意義的方筆,見棱見,仍然是方圓兼備,只不過是以方位為主而已,就是露鋒起筆,給人的感覺也不是那種刻厲的感覺。仍然是一種溫厚之感,不是僵硬的。
王繼敏的柳公權的楷書,似乎把柳公權楷書的方筆造型更加突出了,而且有些刻厲的感覺。有部分點畫線條感覺有些平,或許與用的紙有關系吧。
比“處”字的橫鉤,特別是出鉤部分,柳公權的要飽滿豐潤許多。王繼敏的出鉤部分顯得有些弱一些。又如橫折鉤的出鉤,出鉤前,柳公權的是圓筆。什么柳公權的楷書點畫造型與技法非常豐富,甚至有《蘭亭序》筆法與結構的影子。總體看王繼敏的柳公權楷書確實有書法功夫,但過于突出骨力了,忽略了柳公權楷書中的其他內涵。比如前面我們說的啟功先生編輯的柳公權楷書字帖,可以說洽洽突出了柳公權楷書中往往會令我們忽視了的一些特點。
如果將“處”字比較一下,估計王繼敏是意臨柳公權的楷書,所以一個字中有柳公權兩個字中的一些特點或元素。
王繼敏的楷書在點畫線條粗細變化豐富上也略微顯得不足。柳公權的點畫在骨力雄強的同時,有一種靈動之感,不是那種僵硬的感覺。
我們在欣賞一下現代電腦字帖中的柳公權的楷書,在保持柳公權的骨力內涵的同中仍然要一種儒雅生動之氣韻。
包括這件集字對臨作品,字的內涵與技法同樣更加豐富一些。
不過就王繼敏的柳體楷書功夫,在現代已經非常有些出類拔萃了。也證明了一件事,只有功夫下到了,柳體楷書內仍然能夠學好。能夠在當今書壇占有一席之地。
沒見過,說不好。